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厦门经济特区国际信息开发有限公司,诞生于1984年,如今迎来35岁生日。35年间,沧海桑田式的巨变印刻神州大地,信达股份也乘着改革开放浪潮砥砺前进,茁壮成长为拥有电子信息、汽车经销、供应链等三大板块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成员企业。
35年来,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商业逻辑也不断发生变化。伴随时代变迁,信达股份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分寸与节奏:不变的是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初心坚守,精益求精做好产品和服务;变的是因应市场变化,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以创新擦亮品牌,走出一条“高科引领、聚焦发展”的路径。
【1】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 布局光电和物联网领域
科技是国之利器。信达股份自诞生之日起,就瞄准位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电子信息产业。
今天,信息化已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或缺。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信息产业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许多人甚至连“信息产业”几个字都闻所未闻。难能可贵的是,35年来,信达股份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的初心不改,坚定不移。
坚守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从创办厦门特区第一家电子计算机公司,到创办国内最早大型网站中国指南、国内最早生产IP电话,再到收购4321厂生产神州飞船地面系列配件获得表彰、引进亚洲第一台倒装式电子标签生产设备……一串串信达人引以为豪的足迹,记录了信达股份在变革与发展中的创新式坚守。
采访中,信达股份全资子公司信达物联的故事为信达人津津乐道。2005年信达物联成立之时,物联网相关应用尚未落地。尽管早年的信达物联在摸着石头过河时遭遇挫折,但信达股份依然坚持物联网这一方向不动摇。直到2011年,物联网迎来蓬勃发展,信达物联由此跨越黎明前的黑暗。信达人也从这些经历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主业,需要“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工匠精神。
“回顾过去,我们发现,前瞻开拓、科技时尚是信达与生俱来的基因。”信达股份董事长曾挺毅一直探寻着信达股份的基因,在他看来,企业基因决定企业未来,新一代信达人应将根植于血液的DNA传承坚守,发扬光大。“高端制造业的成就需要几代人接力传承。我们应该成为其中一段历程合格的接棒者,而不应偏离跑道。”
目前,信达股份电子信息板块主要布局光电和物联网领域。其中,信达光电已形成显示屏封装、白光封装、应用照明三大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显示屏封装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信达物联已成长为国内排名前三的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厂商,年产能达15亿片。
【2】加大产业前沿变革创新 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变革创新是高科产业保持领先的关键。随着LED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如何实现突围成为摆在信达光电面前的重要课题。记者获悉,信达光电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前沿的小间距、Mini LED方向延伸发展。
“LED显示屏的点间距越来越小,分辨率越来越高,使LED显示屏从室外走进室内,从广告牌化身电视机,应用前景广阔。”信达股份光电信息事业部总经理高新颜告诉记者,小间距、Mini LED等技术门槛较高,信达股份将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优化工艺细节,构筑竞争力。
信达股份主动融入“跨岛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变革创新同样贯穿于信达股份的物联网业务。拿着刚挑选的上衣照镜子,镜面上显示出系统推荐搭配的裤子、裙子——由信达物联携手阿里巴巴打造的人工智能服饰店内,试衣镜变身提供时尚穿搭建议的“导购员”,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智能镜是信达物联发力新零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信达物联把握新零售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为合作伙伴提供多样化RFID和新零售的解决方案。据信达物联总经理徐守辉介绍,信达物联下一步将在提高RFID电子标签产能水平的基础上,加快新零售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团队的建设,抓住先发优势,促进物联网业务转型升级。
【3】打造汽车服务生态圈 供应链业务做“加减法”
汽车,可以说是信达股份与市民联系最为紧密的业务板块。去年年底,信达国贸汽车集团全新起航,由已在车市深耕十余载的两大车企“信达汽车”、“国贸汽车”整合归核而来,成为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以“最卓越的汽车综合服务商”为定位,信达国贸汽车集团旨在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汽车服务生态圈。在中国车市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信达国贸汽车强调“用户为先、服务至上”,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买车、用车、养车、换车等各个环节,重点推动客户服务管理系统(CRM平台)的建设,强化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研发,大力拓展汽车金融、精品销售、平行进口车及其他增值业务。
大宗商品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与其相关的现代供应链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之一。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三届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信达股份凭借在供应链领域的出色表现,获“黑金杯”全球铁矿供应商20强殊荣,这也是信达股份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作为厦门特区第一批拥有全国进出口权的地方外贸企业,信达股份的供应链业务在过去三十五年间稳步发展。去年,信达股份将供应链分公司调整为事业部,以产品归核化为导向,推进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异地平台的建设,专注打造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为核心的供应链业务体系,并逐步退出非“两色”业务。供应链业务做“加减法”,是为了更好地聚焦,提高供给质量。而异地平台也将作为“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全球贸易链条。
无论是信达国贸汽车的全新起航,还是供应链业务的产品归核,其思路都指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达股份董事长曾挺毅表示,信达股份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提升精细化管理运营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翻开信达股份2018年年报,“精细化管理”是一大高频词。站在35年新起点上,信达股份致力于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现代化运营水平。
“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以变革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信达股份总经理王明成告诉记者,信达股份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信达股份将持续通过公开竞聘、多岗位锻炼、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年轻骨干人才的培养,提升梯队干部队伍素质。
作为伴随特区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达股份对资本的力量感触颇深。如2013年及2015年,公司启动两轮再融资,以光电产业和物联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募集20亿资金升级主业结构,光电板块和物联板块由此驶入快车道。总经理王明成表示,未来,信达股份将继续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加快企业发展,同时背靠世界500强企业国贸控股集团股东优势,信达股份将积极稳妥推进变革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019-07-26